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产品线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产品线战略规划包含哪些方面)

2023-11-20 21754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如何提高产品规划方法与能力
  2. 品牌战略规划如何写
  3. 产品规划包含哪些内容

一、如何提高产品规划方法与能力

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本身品质的好坏,有很多技术上领先、价格不贵、使用也方便的产品没有在市场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当一些企业获得领导地位之后,二线企业也不是无所作为。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只要企业能够在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建立优势,就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垄断的商业价值是最大的。垄断企业总是可以给自己的产品要一个高价格,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开发新产品,可以较少地关注消费者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微软,从windows98开始,微软的操作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创新,但是这不妨碍微软获得90%以上的市场份额和 86%的利润,这就是垄断的力量。

  

多数情况下,企业很难实现垄断,但是可以追求“垄断性的力量”。例如,思科在网络通信市场、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英特尔在电脑芯片市场、新型经销商在区域市场、超级终端在城市零售市场,依托这种“垄断性的力量”,企业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经营安全,又可以追求较高的利润。

  

在市场经济初期,中国绝大多数成功企业利用我国各个行业的巨大市场机遇,走一条基于营销的规模扩张型道路,获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最近几年中,这条道路越来越暴露出局限性,因为竞争已经逐渐深入到知识产权竞争和争夺技术标准的范畴。

  

在IT、家电等领域,我国企业由于要交纳大量专利费用,产品成本据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竞争力。很多著名企业虽然声称获得了多少专利,实际上是“炒作大于实效”,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值得一提的技术创新。中小型企业可以依靠“炒作”而获得短期利益,把握一时的机遇,但是大型企业,特别是行业内的领导型企业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下真功夫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否则不会有出路,最近几年,很多著名企业步履蹒跚,就是因为在技术方面的缺憾所致。

  

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企业在技术上饱尝受制于人的辛酸后,开始真正致力于技术积累,部分企业还试图依托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产品竞争力无疑是一件好事。

  

战略联盟能够形成一种系统的力量,特别是互补产品的战略联盟能够具备单一产品无法抗衡的力量,如果结成战略联盟的互补企业分别是各自领域内的领导型企业,则这种战略联盟的威力就更加惊人。

  

商业史上最著名的战略联盟就是微软公司与英特尔公司的战略联盟,即wintel联盟,这个联盟使合作双方同时在各自领域内占据压倒性竞争优势。IBM开放PC机标准,与PC行业内的硬件制造商和整机制造商结成了事实上的联盟,从而把具有先发优势的苹果公司拉下了王座。

  

由于技术的进步,会使整个社会带来阶梯性的变革,更为企业提供了超常规发展的机遇。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在技术变革的时期,及时调整战略,主动适应新技术的要求,转变观念,调整战略,在新的技术平台开发产品,就会使自己迅速脱颖而出。

  

在任何一个巨变时代,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大多会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变化,总是在外部形势逼迫自己不得不变的时候才开始变化,动作非常缓慢,而新兴的势力则毫无历史拖累,直接进入一个富有崭新意义的市场,占据市场,快速发展,替代原来的领导者。

  

以索尼、富士通、日立、NEC、东芝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模拟技术时代中呼风唤雨,是消费电子领域模拟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但是在数字技术时代却反应迟钝,而三星公司这类企业却由于包袱小,所以很快适应了数字时代的技术要求,日韩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出现逆转。

  

20世纪70年代的Intel、80年代的微软和90年代的Cisco,它们的崛起无不伴随着一个颠覆性技术的到来:微处理器、PC和网络。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把握住了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当存在多个细分市场时,如果一个企业只进入部分细分市场,而在其他细分市场任由竞争对手发展的话,一方面会错失市场机会,同时,当竞争对手在那些细分市场获得成功后,实力增强,就会转而进攻更多的细分市场。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一个企业应该努力进入尽可能多的细分市场,也就是说,应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

  

虽然细分市场之间的隔离不是刚性的,各个细分市场之间会有一些影响,一个企业产品系列内部的各个产品之间会出现一定的竞争,一个产品的畅销会夺取其他产品的部分客户,但是,企业会在整体上获得竞争优势,这也是形成完整产品系列的价值所在。

  

行业内的弱势企业和新进入者一般只能在个别细分市场形成攻势,也只能在个别细分市场取得优势。这些企业资源有限,不能四处出击,但是行业内的领导型企业应该努力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尽量减少市场空白,减少弱势企业进攻和发展的机会,以巩固自己在整个行业的领导地位。

  

各个行业的领导型企业普遍采用了这种战术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娃哈哈公司在水市场,推出纯净水、矿泉水、非常可乐、多种茶饮料;联想公司的PC机、海尔的空调、格兰仕的微波炉都依靠完整的产品线来获取和巩固竞争优势。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速度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竞争力。一个企业能否快速向市场推出产品,是获得经营差别化优势的重要内容。有些企业片面追求产品品质的完美,却忽略了速度的重要性。企业要获得经营差别化优势,必须关注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即使从技术的角度讲,产品本身还有一些缺陷,但只要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危险或损失,企业就应该尽快推出产品,让那些焦急等待的消费者能够尽快应用,这也是向消费者转移的附加价值。至于产品在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在后续产品中予以弥补。微软公司各个版本的操作系统一直有各种毛病,但是,正是因为微软及时推出新产品,在快速推出改进型产品,使得微软占领了市场,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利益。

  

在产品大众化阶段,快速推出新产品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市场高度细分,消费者需求千变万化,企业只有不断推出各类新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个主流位置,否则,很容易被采取这种策略的竞争对手赶上或超越。

  

产品的同质化让消费者苦恼,更让厂家苦恼。消费者苦恼是因为缺乏有效的选择机会,厂家苦恼是因为无法造成产品的差别化。当企业不能在产品差别化方面获得优势时,就要争取在经营差别化方面获得优势。而速度和价格是经营差别化优势的重要内容。更便宜地推出同质化产品,是指企业的同类产品比竞争对手具有价格优势。

  

长虹公司在推出精显背投彩电时,就由于“更便宜”而获得了竞争优势。长虹的精显背投比国外厂家的同类产品便宜很多。由于在背投彩电上的竞争优势,使长虹公司在2001年和2002年的财务状况迅速好转,走出了1999年以来的低谷。

  

在更便宜地推出同质化产品方面,还有一个杰出的代表:格兰仕微波炉。格兰仕利用成本优势,从低端市场起步,逐渐把产品线延伸到高端市场,所到之处,竞争对手纷纷披靡,

  

在面对消费者的竞争中,品牌的竞争越来越成为营销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特别在产品同质化的局面下,品牌是最能形成差别化优势的地方。

  

不仅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产业链的中间产品也应该尽量在最终消费者那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最终消费者的“拉动”来增加与下游制造商的谈判能力。例如英特尔公司的芯片、杜邦公司的“莱卡”,都是通过在最终消费者那里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地位,从而强化了与制造商的谈判能力,在整个供应链中发挥领导作用。

  

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分离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通过减少服务和简化产品可以降低成本,目的是挖掘那些对服务和产品功能要求不高的消费群体。

  

在产品的各项服务中,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需要所有的这些服务。如果能够把消费者不需要的服务去掉,同时降低价格,就能够更有竞争力地开发这个消费群体。二线、三线企业特别适宜采取这种策略,避开领导型企业擅长的领域,进入一个被忽略的细分市场,并通过在这个细分市场建立优势来加强自己在整个市场中的地位。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价格低廉的“空中大巴”就是这种策略的成功典范。

  

除了减少服务或简化产品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反的方法来增加产品竞争力,这就是增加服务。如果企业提供的产品并无实质上的差别,企业可以把产品价值延伸到咨询、售后服务等方面,通过提高产品整体价值来弥补产品核心价值的雷同。

  

只有产品创新才能塑造产品差别化优势。小的创新是针对产品的附属属性的创新,例如外观、包装等;大的创新是对产品的核心属性的创新。通过产品创新可以率先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反之,当新的细分市场出现时,如果迟迟不能进入,就会错失良机。一进一出之间,竞争形势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小肥羊公司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在全国开了600多家连锁店,产值达到25个亿,依靠的就是“不沾小料涮羊肉”这个产品创新。

  

一个行业内的二线企业,在技术、品牌的影响力、产品差别化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与一流企业竞争呢?

  

答案是:推出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但凡能够取得胜利的企业,都或多或少使用了这种战术。

  

二线企业的含义是相对的,例如通用汽车在国际上是第一流的汽车制造商,世界500强排名第一,但是在中国市场上,通用汽车是名副其实的“二线企业”。通用通过推出“赛欧”、“别克”等性价比最好的汽车,迅速在中国市场建立起声誉和地位。

  

几乎在所有行业,开发新客户的成本总是高于维护老客户的成本。所以,与已有的客户建立长期关系,通过让渡部分价值来留住老客户,对于企业来说,在成本上是非常划算的。在宾馆酒店业、民航业等行业,普遍采用“会员制”以及“老客户奖励计划”,通过累计消费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或额外的优惠,以此留住老客户。

  

二、品牌战略规划如何写

给你一个案例:王老吉品牌战略案例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

  

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颗粒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煲制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另一个方面,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当产生“下火”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购买,或自家煎煮。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在最讲究“功效”的凉茶中,它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广东区域,红罐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陷入认知混乱之中。

  

而在加多宝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主要是温州、台州、丽水三地,消费者将“红罐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加之当地在外华人众多,经他们的引导带动,红罐王老吉很快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产品。企业担心,红罐王老吉可能会成为来去匆匆的时尚,如同当年在浙南红极一时的椰树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时髦产品替代,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上消失的干干净净。

  

面对消费者这些混乱的认知,企业急需通过广告提供一个强势的引导,明确红罐王老吉的核心价值,并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现实难题表现二:红罐王老吉无法走出广东、浙南。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凉茶就是凉白开”、“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这些看法。教育凉茶概念显然费用惊人。而且,内地的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他们大多是通过服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解决。

  

做凉茶困难重重,做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

  

而且,红罐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加之红罐王老吉3.5元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罐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罐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现实难题表现三:推广概念模糊。

  

如果用“凉茶”概念来推广,加多宝公司担心其销量将受到限制,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区隔,因此,在广告宣传上不得不模棱两可。很多人都见过这样一条广告: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为了打开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断蹭冰箱门。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显然这个广告并不能够体现红罐王老吉的独特价值。

  

在红罐王老吉前几年的推广中,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卖它。在这样的状态下红罐王老吉居然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年。出现这种现象,外在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市场空白;内在的原因是这个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刚好能够填补这个位置。在中国,容许这样一批中小企业糊里糊涂地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买我的产品?

  

2002年年底,加多宝找到成美营销顾问公司(以下简称“成美”),初衷是想为红罐王老吉拍一条以赞助奥运会为主题的广告片,要以“体育、健康”的口号来进行宣传,以期推动销售。成美经初步研究后发现,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拍广告可以解决的——这种问题目前在中国企业中特别典型:一遇到销量受阻,最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对广告片动手术,要么改得面目全非,要么赶快搞出一条“大创意”的新广告——红罐王老吉销售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品牌定位。

  

红罐王老吉虽然销售了7年,其品牌却从未经过系统、严谨的定位,企业都无法回答红罐王老吉究竟是什么,消费者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是红罐王老吉缺乏品牌定位所致。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拍什么样“有创意”的广告片都无济于事。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说:一个广告运动的效果更多的是取决于你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样写广告(创意)。经一轮深入沟通后,加多宝公司最后接受了建议,决定暂停拍广告片,委托成美先对红罐王老吉进行

  

按常规做法,品牌的建立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展开,因而大家的结论与做法亦大同小异,所以仅仅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不能让红罐王老吉形成差异。而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消费者认知,提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主张。

  

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罐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啤酒”一样。所以,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成美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研究红罐王老吉、竞争者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与加多宝内部、经销商、零售商进行大量访谈,完成上述工作后,聘请市场调查公司对王老吉现有用户进行调查。以此基础,研究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厘清红罐王老吉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即在哪个细分市场中参与竞争。

  

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其原因不外乎“吃烧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预防一下”、“可能会上火,但这时候没有必要吃牛黄解毒片”。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在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消费者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都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而无人问津。(后面的跟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可乐在温州等地销售始终低落,最后两乐几乎放弃了该市场,一般都不进行广告投放。)而他们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这些观念可能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罐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而可乐、茶饮料、果汁饮料、水等明显不具备“预防上火”的功能,仅仅是间接的竞争。同时,任何一个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须是该品牌最有能力占据的,即有据可依。如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罐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定位。

  

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自然有利于巩固加强原有市场。而能否满足企业对于新定位“进军全国市场”的期望,则成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通过二手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表明,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概念“清热祛火”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这就使红罐王老吉突破了凉茶概念的地域局限。研究人员认为:“做好了这个宣传概念的转移,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红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至此,品牌定位的研究基本完成。在研究一个多月后,成美向加多宝提交了品牌定位研究报告,首先明确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其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这样定位红罐王老吉,是从现实格局通盘考虑,主要益处有四:

  

其一,利于红罐王老吉走出广东、浙南

  

由于“上火”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中医概念,而不再像“凉茶”那样局限于两广地区,这就为红罐王老吉走向全国彻底扫除了障碍。

  

其二,避免红罐王老吉与国内外饮料巨头直接竞争,形成独特区隔

  

其三,成功地将红罐王老吉产品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淡淡的中药味,成功转变为“预防上火”的有力支撑;3.5元的零售价格,因为“预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王老吉”的品牌名、悠久的历史,成为预防上火“正宗”的有力的支撑。

  

其四,利于加多宝企业与国内王老吉药业合作

  

正由于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定位在功能饮料,区别于王老吉药业的“药品”,因此能更好促成两家合作共建“王老吉”品牌。两家企业共同出资拍摄一部讲述王老吉凉茶创始人行医的电视连续剧《岭南药侠》。

  

成美在提交的报告中还提出,由于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饮食是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辛辣”、“煎炸”饮食,因此建议在维护原有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拓餐饮渠道,在一批酒楼打造旗舰店的形象。重点选择在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场等。

  

凭借在饮料市场丰富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直觉,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当场拍板,全部接受该报告的建议,决定立即根据品牌定位对红罐王老吉展开全面推广。

  

“开创新品类”永远是品牌定位的首选。一个品牌如若能够将自己定位为与强势对手所不同的选择,其广告只要传达出新品类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惊人的。红罐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使人们通过它知道和接受了这种新饮料,最终红罐王老吉就会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代表,随着品类的成长,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

  

确立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也确立了广告的标准,所有的传播活动就都有了评估的标准,所有的营销努力都将遵循这一标准,从而确保每一次的推广,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都对品牌价值(定位)进行积累。这时候才可以开始广告创意,拍广告片。

  

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什么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进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紧接着,成美为红罐王老吉确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罐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罐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

  

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红罐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广告费,销量立竿见影,得到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正是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证了红罐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迅速红遍全国大江南北。

  

2003年初,企业用于红罐王老吉推广的总预算仅1000万元,这是根据2002年的实际销量来划拨的。红罐王老吉当时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和浙南这三个区域,因此投放量相对充足。随着定位广告的第一轮投放,销量迅速上升,给企业极大的信心,于是不断追加推广费用,滚动发展。到2003年底,仅广告投放累计超过4000万元(不包括购买2004年中央台广告时段的费用),年销量达到了6亿元——这种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模式非常适合国内许多志在全国市场,但力量暂时不足的企业。

  

在地面推广上,除了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外,还配合餐饮新渠道的开拓,为餐饮渠道设计布置了大量终端物料,如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灯笼等餐饮场所乐于接受的实用物品,免费赠送。在传播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终端广告应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产品包装作为主要视觉元素,集中宣传一个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饮料。”餐饮场所的现场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电视广告。正是这种针对性的推广,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了更强、更直观的认知。目前餐饮渠道业已成为红罐王老吉的重要销售传播渠道之一。

  

在频频的消费者促销活动中,同样是围绕着“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主题进行。如在一次促销活动中,加多宝公司举行了“炎夏消暑王老吉,绿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动。消费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样,可获得当地避暑胜地门票两张,并可在当地渡假村免费住宿两天。这样的促销,既达到了即时促销的目的,又有力地支持巩固了红罐王老吉“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品牌定位。

  

同时,在针对中间商的促销活动中,加多宝除了继续巩固传统渠道的“加多宝销售精英俱乐部”外,还充分考虑了如何加强餐饮渠道的开拓与控制,推行“火锅店铺市”与“合作酒店”的计划,选择主要的火锅店、酒楼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与他们共同进行节假日的促销活动。由于给商家提供了实惠的利益,因此红罐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主要推荐饮品。

  

红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传播,给这个有175年历史的、带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倍,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广东,2004年,尽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但仍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以后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销量突破100亿元大关。

  

红罐王老吉能取得巨大成功,总结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是加多宝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广告对品牌定位传播到位,这主要有两点:

  

投放量足够,确保品牌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

  

·企业决策人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

  

·优秀的执行力,渠道控制力强;

  

·量力而行,滚动发展,在区域内确保市场推广力度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附录二:加多宝公司历年建厂的投资

  

1995年,加多宝公司成立,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建厂,一期投资金额2000万美元。

  

1999年,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扩建二期,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3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4年,在浙江绍兴袍江工业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2500万美元。

  

2005年,在福建石狮市祥艺镇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6年,在广东南沙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1亿美元。

  

2007年,在浙江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约2500万美元。

  

在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9980万美元。

  

编辑本段品牌战略方法的演变独特销售主张当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是不需要品牌战略的,如何多快好省地生产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如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由于采用了“流水线”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成为美国工业领袖。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新技术不停地被开发,产品供应越来越多,相当多企业的库存增加,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时候,劳斯·瑞夫斯提出了独特销售主张(USP)理论,这种品牌战略方法强调——将产品本身独特的卖点(USP)传播出去,借助一个强有力的卖点,就可以最快最好地销售,并建立起自己有独特个性的品牌。

  

如:50年代的M&M's巧克力,是第一个包有糖衣的巧克力糖,于是它以“只融于口,不融于手”为独特卖点,迅速成为领导品牌。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根据竞争形势变化对USP进行全面更新和发展,将USP推进到消费者的大脑中,形成以心智为全新的品牌战略方法。北京心智阳光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团队成员师从特劳特中国合伙人邓德隆先生)将特劳特此一新成果整理成《定位:同质化时期顾客第一或唯一的选择理由》的主题演讲,与企业家分享,深受企业家欢迎。

  

三、产品规划包含哪些内容

1、产品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各个企业战略关系最紧密的战略。前文中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企业战略和产品战略知识,就是为了给产品战略规划打基础,依托专业的思想、理念、方法做好产品战略规划,为产品管理工作及企业经营提供战略指导。介于制定公司级产品规划、产品组合规划、产品线规划、产品规划及新产品规划在方法路径上具有的高度的相似性,只是范围不同,我为大家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框架,如图2-22所示。

  

2、产品战略规划首先应从了解政策、行业、市场环境开始,为产品规划工作提供宏观条件,同时理解企业战略,为产品战略规划提供产品战略目标及产品战略支持。在此基础上,公司的不同层级产品负责人才能带领跨职能团队制定公司级产品规划、产品组合规划、产品线规划、产品规划及新产品规划。

  

3、产品战略规划是为企业获取产品市场竞争力而进行的整体性谋划。因此,任何产品规划都是从关注目标市场开始的,通过了解目标市场、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分析,并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品对象进行分析,综合评估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及竞争机会,从而制定产品竞争市场策略和竞品策略。在产品战略目标和产品竞争策略的双重指导下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新产品开发规划,并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以确保企业产品规划的整体结构平衡,健康稳定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根据相应的产品规划做出产品的销售预测及投入预算,包括风险评估和预案,为高层提供产品战略决策分析及依据。最后,依据产品规划制定行动计划,包含具体的任务事项、责任人、所需资源及时间节点,如此确保整个产品战略规划可落地、可执行。

产品线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产品线战略规划包含哪些方面)


复制成功